北京大学未来农业大讲堂第六十七讲——小麦抗病基因发掘和品种精准设计

题   目:小麦抗病基因发掘和品种精准设计

报告人:刘志勇  研究员

主持人:何跃辉 教授

时   间: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10:00 -12:00

报告地点: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7教室

在线直播:Wiley科研服务平台

微信图片_20251028103329_21_108.png


报告人简介:

刘志勇,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,植物免疫团队首席科学家,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,博士生导师。从事小麦基因组学和遗传育种研究,发掘小麦野生种、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中抗病基因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/QTL及其优异等位变异,进行面向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多抗高产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。图位克隆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5e、Pm24、Pm26、Pm36、Pm41和Pm52,抗条锈病基因YrTD121,叶锈病基因Lr13、杂交坏死基因Ne1和Ne2,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BSR1、免疫自激活基因WAI-B2和WAI3。育成“科麦1609”和“中科366”等小麦新品种,在黄淮主产区推广利用。研究成果发表在多本国际学术杂志。


报告内容:

为应对多种小麦病害的威胁,需要不断从小麦品种、地方品种、野生亲缘种和野生种中发掘多样化的抗病基因及其分子模块,并创制抗病新种质应用于品种设计。近年来,研究团队从野生二粒小麦中克隆出抗白粉病基因Pm26(NLR pair)、Pm36(WTK7-TM)、Pm41(NLR)、MlWE18/MlIW172(NLR)、PmWR183(NLR pair)和抗条锈病基因YrTD121(NLR pair),从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克隆出Pm5e(RXL/Pm5e pair)和Pm24(WTK3/WTN1 pair),从小麦主栽品种中克隆出抗白粉病基因Pm52/Pm6(NLR-PRK)、抗叶锈病及杂种坏死基因Lr13/Ne2(NLR)和另一个杂种坏死基因Ne1(ABH),从短柄草中克隆出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(BSMV)基因BSR1(NLR),发掘出持久抗条锈病分子模块“1347B”。发现了小麦中NLR pair、串联激酶-NLR免疫新模式,拓展了对小麦抗病性遗传调控的认知。通过在高产品种遗传背景中进行抗病基因聚合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,创制出高产和叶部病害持久多抗的新种质和新品种,为小麦精准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、技术方案和创新种质。


上一篇 :CCAP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——讲座预告 | 康奈尔大学 Chris Barrett 特聘教授学术报告